MBA比医学专家更有竞争力

     目前,我国医院高层及中层管理者主要来源于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,就是所谓的专家当院长。他们身兼数职,既要管理医院、又要出专家门诊、还要带研究生,国内外学术会议不能落,还要在各种学术团体尽职,可谓分身无术。因此,中国医院的院长被称为是“专业做专家、业余当院长”。他们虽然在专业技术上是强者,但是在担任院长前后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,因此对管理学、经济学、心理学、政策学等管理经营理论及其实践知之甚少,管理方法属于传统经营型和封闭型,经营粗放,上亿元的大摊子由此漏洞颇多。张文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不是说专家不能当医院院长,而是有些专家未必懂管理,有些是勉为其难。在当今世界竞争中,取胜的关键是人才,谁拥有人才,谁就拥有未来,顺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,要有一批能够迎接挑战、了解医院事业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型管理人才。在美国都是MBA管理医院,应该说,在管理医院方面,MBA比医学专家更有竞争力。

 

    胡善联教授(上海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):现在医疗正在向市场化转化,随着外国机构进入医疗市场,我国医疗型院长将不太适应这种转变。国外的院长知识结构与国内不一样。一个医院由三种类型的院长构成。

 

    第一种是管理院长,第一把手,是工商管理硕士出身,即MBA,也可能是MPA,即公共管理硕士。 MBA强调把医院经营成企业形象,注重医院的经济,赢利性医院尤其如此,注重成本核算,医院的公共形象,研究医院更多占领市场份额。非赢利性医院的院长则是 MPA担任,他们多半来自政府机构的管理官员。不管MBA还是MPA,他们都注重管理,前者注重经营管理,后者注重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。

 

    第二种是副院长,允许医疗专家来担任,以保证医疗质量。

 

    第三种是护理院长(部分国家的医院存在),国外医院人员构成是低年资医生和大量的护士,资深医生是单独开业的。

 

    没有管理学知识,医院院长是做不好的,专家当院长,又要搞专业,两边都受影响。在上世纪80年代,好像医院院长只有从专家中选才能镇得住,以后中国医院院长知识结构将会有所改变。专家也可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,在实践中学习,变成一个好的医院院长。